當你打算要號召身邊的Maker們一起組一個社區型的共同工作室,我想你就會需要決定好地點,小則可以是從你貨車後車廂延伸出來的空間,大則可以是個兩千多坪的倉庫。你還會需要一些工具,不是得和其他夥伴借,就得請人贊助,再不然就用買的。最後,就是寫份營運企畫書。
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可忽略的細節。這裡提供六點你可能沒想過,但最好先想清楚的事項。1.尋求幫助 你的成功仰賴於能否找到強而有力的團隊支援。形成社群的最好的作法還是從志願者找起。你可以請大家一起來打掃、粉刷牆面、搬運家具以及裝潢內部。畢竟,這是個屬於Maker的空間,不妨就讓打造這個空間成為整個團隊的首項專題。
2.依照需求量身打造 你有可能在斥資上百萬美元設計一座最尖端設施之後,最後卻發現大家只不過是想找幾面牆塗鴉。還是依社群的需求量身打造吧。
3.不是所有東西都得DIY 有些成員或志工可能會提議凡事自己來。如果只是要在木工工作室內切割幾張板凳的話,那麼這主意還算不錯。但牽涉到法律合約、會計或是牽電線等等,記得還是要找專家來。
4.對未來樂觀 當你在籌畫這個共同空間,並思考未來展望時,可以預想當你有龐大資金時該怎麼做?你會想要更大的空間?搬到更棒的地點?換上最炫的工具?還是你會讓所有的服務成為免費?
5.替預算作最壞打算 你得先作好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延宕的心理準備。你很可能在獲得收益之前得先支付租賃和設備成本。不管你預計事前準備要花多少時間,還是把那個數字乘上三倍吧。
6.你並不孤單 世界上有許多人正在跟你面臨同樣的問題。參觀他們的空間,或者是和那些營運者們談談看,也可以參考一下Maker Media的手冊《
The Makerspace Workbench》。甚至,你很有可能看到在地方的圖書館、大學或者經濟利益團體就在進行同樣的計畫。
別擔心,這是項挑戰但並非不可能的任務。我們當初在建造Artisan’s Asylum時,情況也有點像,輕鬆地解決了一些問題後,剩下的也是不斷摸索才終有所成。預祝你好運!
(譯:徐永為)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