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繼電器
機電繼電器上的接點通常都比其他繼電器大,也更為堅固耐用。由於機電繼電器的接點較大,因此更能承受電路或連接線中寄生電容意外產生的浪湧電流。然而,接點較大,就代表整個組合的體積也變大了,因此無法密集安裝在切換器模組上。
雖然機電繼電器的機械構造有助於提高切換彈性,但這種切換器有個重大弱點:速度有限。機電繼電器的速度筆其他繼電器慢,切換與穩定時間大概是5~15ms。這樣的運作速度對某些應用來說太慢了。
機電繼電器的機械壽命通常比其他繼電器短,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機電繼電器的機械壽命也延長了,但致動效能還是比不上同級的簧片繼電器。機電繼電器與其他繼電器一樣,整體的使用壽命很容易受到功率切換量與其他系統考量所影響,實際上,機電繼電器的機械壽命可能不及簧片繼電器,但在相同的負載下(尤其是電容性負載),其電子使用壽命衰退率通常低於簧片繼電器。相較於同級簧片繼電器,機電繼電器的接點更大、更堅固、也更耐用。
機電繼電器分為鎖存式(latching)與非鎖存式(non-latching)兩種,以非鎖存式繼電器而言,連續性電流必須流經線圈,以便讓繼電器保持啟動。而使用這種繼電器的應用時,繼電器通常都必須在停電時自動返回安全狀態。大多數超低電壓應用則會使用鎖存式繼電器,其原理是使用永久磁鐵來維持電樞的目前位置,因此即使線圈中已無驅動電流也不會有影響。由於線圈不會因發熱而產生熱電動勢(EMF)並影響量測結果,鎖存式繼電器極適合於超低電壓應用。 |
簧片繼電器
由於簧片繼電器非常容易發生接點損壞,因此需要特別小心系統電容產成的浪湧電流(Inrushcurrent)。繼電器與電容之間的串聯阻抗(如電阻或磁體)可以控制浪湧電流。系統中的任何電容都可能產生浪湧電流,無論此電流是來自無功(reactive)待測裝置或抗雜式連接線。
簧片繼電器採用強磁性材質,比同級機電繼電器更容易產生嚴重的熱電動勢,並引發過多雜訊且造成量測結果出錯,因此不適合超低電壓應用。
簧片繼電器尺寸較小且速度極快,非常適合多種切換應用。簧片繼電器多半用於矩陣與多工器模組中,通用模組較少使用簧片繼電器。
固態繼電器(SolidStateRelay,SSR)
由於LED的致動功能可於控制電路與MOSFET之間提供電流隔離,因此適用於高電壓應用。然而因為MOSFET會在此期間執行切換作業,所以其接點不具有電流隔離作用。若MOSFET不再具有閘極門驅動(gatedrive),MOSFET上的汲源極間通道將具有極高的電阻,可形成接觸點之間的斷路。
固態繼電器的連線主要透過電晶體執行,不像機電繼電器與簧片繼電器那樣使用實體金屬,因此接觸電阻較高。雖然繼電器的接觸電阻已因科技進步而持續改善,然而目前製程中電阻超過100Ohm的繼電器仍然很普遍。
固態繼電器的堅固程度不如機電繼電器,如果使用時的訊號準位超過標準,固態繼電器往往會像簧片繼電器一樣因浪湧電流而損壞。雖然固態繼電器並沒有會熔化的金屬接點,但如果MOSFET遭到破壞,繼電器也就無法使用了。
FET切換器
由於此切換器為FET架構,因此優缺點均與SSR類似。舉例來說,FET切換器的使用壽命極長,但路徑電阻也遠高於機電繼電器或簧片繼電器。FET切換器常見於多工器設定,適用於更高速的低電壓應用。
摘要本文主要講解了幾種常用的繼電器及其工作原理。機電繼電器是相當良好的通用式解決方案,然而封裝尺寸、切換速度與機械使用壽命均受到限制。簧片繼電器的封裝尺寸、密度與速度均有所改善,但就可能產生浪湧電流的環境而言,耐用度較差。SSR是一種可以替代機械式繼電器的優良選擇,但其路徑電阻較高,而且各接點間無法完全隔離。FET切換器則為高速、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但只能用於低電壓應用中。不論是那一種應用,您應該在決定採用哪一種繼電器之前先考慮所有系統參數,以滿足個人應用的需求。
註:雖然本文大部分的結論適用於所有的繼電器應用,但文件內容主要針對自動化測試設備(ATE)應用,並闡述選擇各種切換器模組用繼電器時需要考量的因素。 |
可攜式學生裝置是一款多功能的資料擷取與控制儀器,可協助學生隨時隨地量測與分析即時訊號,並設計實際可用的複雜系統。 |
了解更多控制與機電整合教學
(提供:NI國家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