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首頁
  • 關於MAKE
  • MAKE文章
  • MAKE商店
    • 本月推薦
    • MAKE 雜誌
    • MAKE 書籍
    • 套件/控制板
  • Maker Faire
  • Makerspace
    • 如何打造Makerspace
  • 投稿專區
Make 國際中文版 > DIY Projects, Inspiration, How-tos, Hacks, Mods & More @ Makezine.com.tw - Tweak Technology to Your Will

技術指南:幾種常見的繼電器類型及其工作原理

12/13/2017

 
繼電器的機型、樣式與搭載技術十分多元,您的應用可能只適用一種繼電器,也可能適用多種繼電器。只要了解各種繼電器的運作原理及其優缺點,就能選出最合適的款式。下列段落將說明幾種常見繼電器的運作原理,並闡述其優缺點。

機電繼電器

機電繼電器主要由線圈、電樞與電子接點所組成。其基本原理是線圈通電後會產生磁場並推動電樞,進而開啟或關閉接點。如圖1所示。
圖片
圖1:機電繼電器: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磁場,並推動接點間的電樞
機電繼電器支援多種訊號特性,諸如低電壓/電流、高電壓/電流、直流與GHz頻率等,因此您可輕易找到訊號特性符合系統需求的機電繼電器。通過機電繼電器中驅動電路的直流電都與繼電器接點隔離,而各接點之間也都彼此隔離。若系統需要具備電流隔離特性,就非常適合使用機電繼電器。

機電繼電器上的接點通常都比其他繼電器大,也更為堅固耐用。由於機電繼電器的接點較大,因此更能承受電路或連接線中寄生電容意外產生的浪湧電流。然而,接點較大,就代表整個組合的體積也變大了,因此無法密集安裝在切換器模組上。

雖然機電繼電器的機械構造有助於提高切換彈性,但這種切換器有個重大弱點:速度有限。機電繼電器的速度筆其他繼電器慢,切換與穩定時間大概是5~15ms。這樣的運作速度對某些應用來說太慢了。
機電繼電器的機械壽命通常比其他繼電器短,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機電繼電器的機械壽命也延長了,但致動效能還是比不上同級的簧片繼電器。機電繼電器與其他繼電器一樣,整體的使用壽命很容易受到功率切換量與其他系統考量所影響,實際上,機電繼電器的機械壽命可能不及簧片繼電器,但在相同的負載下(尤其是電容性負載),其電子使用壽命衰退率通常低於簧片繼電器。相較於同級簧片繼電器,機電繼電器的接點更大、更堅固、也更耐用。

機電繼電器分為鎖存式(latching)與非鎖存式(non-latching)兩種,以非鎖存式繼電器而言,連續性電流必須流經線圈,以便讓繼電器保持啟動。而使用這種繼電器的應用時,繼電器通常都必須在停電時自動返回安全狀態。大多數超低電壓應用則會使用鎖存式繼電器,其原理是使用永久磁鐵來維持電樞的目前位置,因此即使線圈中已無驅動電流也不會有影響。由於線圈不會因發熱而產生熱電動勢(EMF)並影響量測結果,鎖存式繼電器極適合於超低電壓應用。
控制與機電整合教學
圖片
運用​控制​與​機電​整合​軟​硬體​和​課程​軟體​構成​的​生態​系統,​讓​學生​以​更​快​的​速度​了解​概念,​並建​置​與​業界​應用​連結​的​解決​方案。了解更多
機電繼電器可用於多種切換器模組,而由於這種繼電器十分堅固耐用,因此適用於多種應用(尤其是不甚講究切換速度的應用)。機電繼電器的多功能特性也適用於各種切換設定,例如通用模組、多工器模組與矩陣模組。

簧片繼電器

雖然簧片繼電器與機電繼電器都配備實體接點,並且可以使用機械啟動的方式來開啟或關閉路徑,但兩者的運作原理卻有所不同。簧片繼電器的接點尺寸遠小於機電繼電器,而數量也相對較少。乾式簧片繼電器由圍繞著簧片切換器的線圈所組成,簧片切換器包含兩片密封於玻璃管中的強磁性葉片(稱為簧片),玻璃管內充滿惰性氣體。簧片的重疊端上有接點,當線圈通電時兩片簧片會受到牽引,使接點互相接觸,並形成通過繼電器的通路。而一旦線圈停止通電,簧片的彈力就會分開接點。如圖2所示。
圖片
圖2:乾式簧片繼電器: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磁場,進而牽引兩片簧片並使接點互相接觸。
由於簧片繼電器的接點較小、數量較少且啟動機制不同,因此切換速度是同級機電繼電器的10倍之多。簧片繼電器的機械使用壽命較機電繼電器長,但其接點面積較小,因此容易在關閉電路時被電弧損壞。電弧在各接點間跳動時,往往會造成一小部分的接點表面熔化,如果接點在熔化區塊重新凝固時仍處於關閉狀態,接點就可能焊接在一起。驅動電流關閉後,簧片的彈力通常不足以斷開焊接,從而造成繼電器無法使用。雖然機電繼電器也可能因電弧而受損,但能量要夠大才有可能造成損害。

由於簧片繼電器非常容易發生接點損壞,因此需要特別小心系統電容產成的浪湧電流(Inrushcurrent)。繼電器與電容之間的串聯阻抗(如電阻或磁體)可以控制浪湧電流。系統中的任何電容都可能產生浪湧電流,無論此電流是來自無功(reactive)待測裝置或抗雜式連接線。

簧片繼電器採用強磁性材質,比同級機電繼電器更容易產生嚴重的熱電動勢,並引發過多雜訊且造成量測結果出錯,因此不適合超低電壓應用。

簧片繼電器尺寸較小且速度極快,非常適合多種切換應用。簧片繼電器多半用於矩陣與多工器模組中,通用模組較少使用簧片繼電器。

固態繼電器(SolidStateRelay,SSR)

固態繼電器使用配備LED的光感應MOSFET裝置來啟動裝置。如圖3所示。
圖片
圖3:固態繼電器(SSR):LED所發出的光線可啟動光感應MOSFET,並讓電流通過。
其切換時間視開關LED電源的時間長短而定(一般約為1ms與0.5ms),由此原理可看出,固態繼電器的切換速度高於機電繼電器。固態繼電器無機械零件,使用壽命較機電繼電器或簧片繼電器高。

由於LED的致動功能可於控制電路與MOSFET之間提供電流隔離,因此適用於高電壓應用。然而因為MOSFET會在此期間執行切換作業,所以其接點不具有電流隔離作用。若MOSFET不再具有閘極門驅動(gatedrive),MOSFET上的汲源極間通道將具有極高的電阻,可形成接觸點之間的斷路。

固態繼電器的連線主要透過電晶體執行,不像機電繼電器與簧片繼電器那樣使用實體金屬,因此接觸電阻較高。雖然繼電器的接觸電阻已因科技進步而持續改善,然而目前製程中電阻超過100Ohm的繼電器仍然很普遍。

固態繼電器的堅固程度不如機電繼電器,如果使用時的訊號準位超過標準,固態繼電器往往會像簧片繼電器一樣因浪湧電流而損壞。雖然固態繼電器並沒有會熔化的金屬接點,但如果MOSFET遭到破壞,繼電器也就無法使用了。

FET切換器

FET切換器和固態繼電器一樣,都不是機械裝置。FET切換器使用一系列CMOS電晶體以建置切換功能。其控制電路的原理則與固態繼電器不同,可直接驅動電晶體閘極而不需驅動LED。由於開啟/關閉LED的時間不會構成問題,因此直接驅動電晶體閘極可達到更快的切換速度。FET切換器是本文中速度最快的切換器。由於封裝中並不包含機器零件或LED,因此FET切換器可擁有極小的尺寸。FET切換器的主要限制之一是缺乏實體的隔離障礙,因此僅能搭配使用低電壓訊號。

由於此切換器為FET架構,因此優缺點均與SSR類似。舉例來說,FET切換器的使用壽命極長,但路徑電阻也遠高於機電繼電器或簧片繼電器。FET切換器常見於多工器設定,適用於更高速的低電壓應用。

摘要

本文主要講解了幾種常用的繼電器及其工作原理。機電繼電器是相當良好的通用式解決方案,然而封裝尺寸、切換速度與機械使用壽命均受到限制。簧片繼電器的封裝尺寸、密度與速度均有所改善,但就可能產生浪湧電流的環境而言,耐用度較差。SSR是一種可以替代機械式繼電器的優良選擇,但其路徑電阻較高,而且各接點間無法完全隔離。FET切換器則為高速、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但只能用於低電壓應用中。不論是那一種應用,您應該在決定採用哪一種繼電器之前先考慮所有系統參數,以滿足個人應用的需求。

註:雖然本文大部分的結論適用於所有的繼電器應用,但文件內容主要針對自動化測試設備(ATE)應用,並闡述選擇各種切換器模組用繼電器時需要考量的因素。
可攜式學生裝置
圖片


可​攜​式​學​生​裝​置​是​一​款​多​功​能​的​資​料​擷​取​與​控​制​儀​器,​可​協​助​學​生​隨​時​隨​地​量​測​與​分​析​即​時​訊​號,​並​設​計​實​際​可​用​的​複​雜​系統。

NI國家儀器透過​緊密​整合​旗下​軟​硬體,​建​置​出​多項​備受​業界​推崇​的​系統​設計​功能​與​技術。並與Quanser等公司攜手​打造​多項​實驗室​解決​方案,​可​協助​控制​與​機電​領域​的​學生​透過​整合​式​環境,​善加​運用​各種​控制​系統、​機電​感​測​器、​致​動​器​與​介面卡​基本​原理。​

了解更多控制與機電整合教學

​
​(提供:NI國家儀器)

Comments are closed.
    图片
    Vol. 33:跟著社群玩自造
    訂閱電子報

    文章分類

    全部
    3D Printing
    Arduino
    Art
    AR/VR
    Biohacking
    Books
    CNC
    Dev Boards
    DIY Projects
    Drones
    Education
    Electronics
    Kickstarter
    Lego
    Maker
    Maker Faire
    Makerspace
    MathMonday
    Others
    Raspberry Pi
    Robot
    Skill Builders
    Tools
    Toys
    Woodworking
    活動訊息
    活動訊息

    Make Blog

    精選國內外各類文章,每日掌握最新Maker趨勢!

    更正資訊

    RSS 訂閱

    時間排列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九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二月 2013
    一月 2013

聯絡我們
This website is developed and published by Taitien Electric Company under license from Maker Media, Inc.,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ten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Make: Magazine and/or on www.makezine.com, ©Maker Media, Inc. 2014. Published under license from Maker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Make:’and ‘Maker Faire’ trademarks are owned by Maker Media, Inc.

Maker Faire Taipei 為經 Maker Media Inc. 授權可於當地獨立組織並運作之活動。
本網站之內容由 泰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廣告業務,請來信聯絡。 
Copyright © 2011 - 2015 Tai Tien Electri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