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進展場,便被熱情的群眾包圍,場內不僅設有「坦克大決戰」、「機器人循跡搬運」等各式競賽活動,展覽規模更為盛大,分為A、B、C、D四區域展出,包含日本、北京、全臺各地的獨立Maker、企業公司均來共襄盛舉。除了愈趨多元的機械裝置、感應探測與現場手作互動之外,這兩年極為火紅的「3D列印」更成為本次展覽的主旋律;無論實用於生活、娛樂或裝置藝術,Maker們均將3D列印玩得淋漓盡致,發揮出無限創意。
此外,銘傳大學資工系教授謝育平也帶著學生一同前來,跨出傳統XYZ式3D列表機範疇,師生協力製作三軸升降機器,在移動控制上更為精準。而他也帶領另一批學生以「智慧家庭自造所」參展,打造不同感應監測器,將家中洗衣機、熱水器、瓦斯爐等日用品與電腦、手機感應連結,以震動或聲響來提醒人們居家安全,往「智慧家庭」邁進。
ARRC火箭團隊也將火箭帶來展場上展示,也有拆解版本為有興趣的參觀民眾解說。
而這次參展作品還有放大版的「火箭彈」,子彈由Maker Faire的海報製作而成;JSPB創辦人林連詣還與我分享,今年甚至以3D列印做出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握把,希望將來能更嫻熟地運用此技術,為槍枝點綴豐富的造型圖騰。
而長年耕耘數位藝術的噪咖事務所,這次集體動員,從切割木板製作風琴、調音、寫程式,共同完成這項行動科技藝術,就是希望將手風琴搬出教堂,遊走城市鄉鎮,結合科技與音樂來溫暖人們的生活。
而展場中MakerBar Taipei所提供的裝置藝術作品「Parametric Vine」,就是由二十個學員以3D列印技術所製作、拼接而成,是一種Makerspace的「共創」概念。而此次除了MakerBar之外,也邀集了Fablab Dynamic、享實做樂,以及來自北京的北京創客空間等十多個Makerspace共襄盛舉,並請不同設計師上臺分享,現場聽眾反應熱烈。
而透過想實做樂與許多創意人結緣,謝昆霖此次也邀得設計師張茂松前來展出作品──「羅莉」(Roli)機器人;結合3D列印與馬達電控,造型精美、動漫十足的羅莉,廣受小朋友與青年人喜愛。
Arduino Robot像放大的夾心餅乾,它有兩個處理器,上面是讀取感測資訊,決定機器人運作的控制板,下面是馬達板,底部有五個紅外線感測器與兩個滾輪,機器人360度各方向移動自如,行動相當靈巧。Arduino Robot 體積大,孔位多,易於改裝,控制板上有一個LCD、LED、揚聲器、ICSP/SPI接頭、10 pin 接頭、3組I2C以及指南針感測器。若玩家的手機使用Android系統,可自行撰寫APP控制程式,以手機控制機器人。
RS亞太技術行銷總監李國豪說,RS的主要精神就是協作工程師,因此RS提供大量免費軟體,讓工程師能快速建模、作型、打印,幫工程師省時間。RS去年九月推出免費3D設計軟體「DesignSpark Mechanical」提供3萬多種標準零件,可與既有的3D軟體如Autocap、Autodesk相容,軟體僅以Select、Pull、Move、Fill、Combine幾個簡單指令便能快速建造CAD模型、輸出3D列表機製造為成品。一般而言,學習Autocap、Autodesk這類軟體需要六個月才能掌握,但DesignSpark Mechanical直覺性的操作介面讓自造者能快速從2D製圖過渡到3D設計,節省時間與金錢。
李國豪說,對於玩家而言,開放系統的軟硬體愈多樣,玩家能發揮創意愈大,並依自身需要選擇、拼裝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