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Maker、駭客和科技社群而言,關於相互包容度和內部行為的討論是很複雜的。不僅有現實層面的職場歧視,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社群裡的許多人活在數位世界中,真實的自我在網路空間中被隱藏著,使之成為一個
犯罪的溫床。作為一個旁觀和記錄社群的人,我已經針對
社群行為討論過幾次了。2010年,Gareth Branwyn制定了關於在Makezine.com上
留言的管理辦法,你可能也有在其他網站上看到類似的留言管理辦法。
以下是專題貢獻者公約的最新版本,你可以選擇將其包含在你的專題中:
貢獻者公約
我們的承諾
為了促進一個開放透明且受歡迎的環境,我們作為貢獻者和維護者保證,無論年齡、種族、民族、性別認同和表達、體型、殘疾、經驗水平、國籍、個人表現、宗教或性別取向,在我們的專題以及社群的參與者都有不被騷擾的體驗。
我們的準則 舉例來說有助於創造正面環境的行為包括:
- 使用歡迎和包容性語言
- 尊重不同的觀點和經驗
- 優雅地接受建設性批評
- 關注在對於社群最好的事情上
- 對其他社群成員的表現友善
舉例來說身為參與者不能接受的行為包括:
- 使用與性有關的言語或是圖像,以及不受歡迎的性騷擾
- 酸民/反串/釣魚行為或進行侮辱/貶損的評論,人身攻擊政治攻擊
- 公開或私下的騷擾
- 未經許可地發布他人的個人資料,例如住址或是電子地址
- 其他可以被合理地認定為不恰當或者違反職業操守的行為
我們的責任
專案維護者有責任為「可接受的行為」準則做出詮釋,以及對已發生的不被接受的行為採取恰當且公平的糾正措施。
專題維護者有權力及責任去刪除、編輯、拒絕與本行為準則有所違背的評論(comments)、提交(commits)、程式碼、wiki 編輯、問題(issues)和其他貢獻,以及專案維護者可暫時或永久性的禁止任何他們認為有不適當、威脅、冒犯、有害行為的貢獻者。
使用範圍
當一個人代表該專題或是其社群時,本行為準則適用於其專題平台和公共平台。
代表專題或是社群的情況,舉例來說包括使用官方專題的電子郵件地址、通過官方的社群媒體帳號發布或線上或線下事件中擔任指定代表。
該專題的呈現方式可由其專案維護者進行進一步的定義及解釋。
強制執行
可以透過[在此放入EMAIL],來聯繫專題團隊來報告濫用、騷擾或其他不被接受的行為。
所有的投訴都會由維護團隊審理和調查,並最終給予必要和妥善的回應。專題小組對事件舉報人有保密的義務。進一步的執行細節可能會單獨公布。
沒有真誠地遵守或執行此行為準則的專題維護人員,可能會經由專題領導人或是其他小組成員的決定,暫時性或永久性地失去其身份。